最近有公號爆文以“中國前期獲批進入臨床階段的七個新冠疫苗項目,全部用了德國肖特的中硼硅藥用玻璃”為論據,得出結論“這種玻璃瓶,我們自己造不出來”。實情到底怎樣,小編就此向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的吳建新所長求證解讀。
有些文章為了吸引眼球會夸大其詞,過分的還會誤導讀者中國建材網cnprofit.com?!笆紫瓤梢钥隙ǖ氖?,我們可以造出這種玻璃瓶”,吳所認為這不是國外在“卡脖子”,是國內產業政策以及市場和企業自身的問題,“新冠疫情是令藥用玻璃瓶突然爆發的原因,但這就像口罩需求突然爆發一樣,并不是我們不能生產,而是產能無法跟上需求的腳步?!钡菄a藥用玻璃確實存在巨大缺口,作為投資熱點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八募夹g門檻、投資門檻都很高,這是和口罩有很大區別的地方?!?/p>
在藥用玻璃領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叫做耐水性。指的是在特定條件下單位質量玻璃析出的堿的量(一般用所耗用的酸的體積或換算成氧化納質量來表示),玻璃析出堿的量越少,耐水性等級越高,材料性質越穩定,就越不會和瓶內的溶劑產生化學反應,瓶子里的疫苗也就越安全可靠。玻璃中的某些成分被所接觸的藥品析出,或發生玻璃及藥品成分相互遷移,是造成注射劑藥效衰減、藥品不治病的幾個重要原因之一。包括疫苗在內的各種生物制劑、血液制劑,在美、歐等發達國家的規定中必須使用“I類中硼硅玻璃瓶”。
吳所向筆者解釋,國內工業快速發展過程中,首先解決的是從無到有,接下來才是細分行業的產業升級。醫用玻璃瓶是典型,我們能買的先買,能湊合用低硼瓶子就用低硼,一方面民眾需求水平還沒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一方面產業政策沒有及時調整引導,市場上對更高端的中硼藥用玻璃需求沒那么大。在遭遇新冠全球爆發的突發事件時,國內外一時都措手不及,這和口罩短缺的道理相同,但是口罩的技術和資金門檻相比之下太低,所以問題很快就能解決。到了中硼玻璃,問題的嚴重性指數級放大,就會給外界造成一種“卡脖子”的錯覺。據吳所判斷,目前國產藥用玻璃市場占比在25%左右,包括淇濱集團、凱盛集團為代表的國內產能正處在邊投產邊布局的階段,未來幾年可能會達到50%左右的市場占有率。
比如,在彭壽院士的帶領和指導下,凱盛科技集團所屬凱盛君恒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突破了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管技術壁壘,是國內唯一采用國際先進“全氧燃燒”熔化技術和丹納法成型工藝實現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管量產的企業,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凱盛君恒藥用玻璃項目共分三期建設,一號窯爐已于2017年6月投產,去年10月28日,凱盛君恒在魏縣舉行的“藥用中性硼硅玻璃新產品上線暨公司上市啟動會”上宣布,凱盛君恒第二座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窯爐產品正式上線,同時啟動科創板IPO上市計劃。據悉,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5.0藥用玻璃生產基地。
圖片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斬獲了16個國家以及地區的疫苗訂單,總數量大約為五億劑左右。吳所透露,包括原材料、設備、技術工藝等問題都已解決,凱盛集團正在和一些致力于加速藥用玻璃國產替代進程的機構磋商溝通,相信“藥用玻璃”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新名片!